冯德莱恩还是妥协了,不到48小时,欧盟和美国又形成了“联盟”,枪口一致对准中国。那么,这次欧盟为何会选择对美低头?美欧的举动,对中国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
随着特朗普开启新一轮关税战,威胁对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征收最高可达50%的惩罚性关税。欧盟原本寄希望于能以谈判换取关税豁免,但特朗普丝毫不松口。最终,冯德莱恩带着“欧盟的尊严”,亲自飞往特朗普在苏格兰的私人高尔夫球场求和。
当地时间7月27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,美国已与欧盟达成15%税率的关税协议。对此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,“15%关税是欧盟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。”不难看出,这句话背后更多的是无奈。尤其是在冯德莱恩当面称赞特朗普“强硬但公平”的时候,特朗普打断她的话说道,“其实也不重要”,更是暴露了美方根本没有把欧盟当成平等的谈判对象。
从数据来看,欧盟其实已经别无选择。特朗普原本准备对欧盟征收30%乃至50%的关税,而这将直接冲击到欧盟关键的汽车制造业和金属产业。一旦美欧贸易全面崩盘,将影响数百万人的就业。而根据欧盟的估算,光是将税率从25%降至15%,就能为企业节省至少47亿欧元的年均成本,这对本已疲弱的欧盟经济来说,无疑是救命稻草。
展开剩余66%更关键的是,欧盟对美国出口占其出口总额近18%,一旦失去这个市场,许多中小企业恐将破产,而这正是特朗普的战略意图——利用美国市场的吸引力,逼迫其他国家单方面让步。只不过,代价是沉重的,欧盟不仅接受了美国的关税配额制度,还承诺未来五年内从美国进口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,外加6000亿美元的投资额。
这意味着欧盟不仅要花更多的钱,从美国买液化天然气、页岩油、氢能设备等,还要承诺为美国的军火、农产品、基础设施项目埋单。因此,欧盟内部对此协议的反应,也呈现出明显的分裂状态。法国极右翼政党领导人勒庞痛斥这份贸易协议是“投降书”,认为这是欧盟在政治、经济与军事三方面的全面失败。欧洲议会的官员们更是普遍感到愤怒,质疑这份协议根本没有代表整个欧盟的利益。
更大的影响还在后面,当地时间7月28日,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在布鲁塞尔宣布,欧盟和美国将建立“金属联盟”,来应对所谓的中国“产能过剩”问题。根据该计划,欧盟钢铁和铝生产商将获得最低或零关税配额,取代特朗普此前的50%钢铁关税。塞夫科维奇声称,“如果涉及钢铁和金属问题,欧盟彼此之间不会有问题。问题在于中国的‘产能过剩’和‘非法补贴’。”
可以说,短短48小时内,欧盟对美完成了一次危险的双向妥协:对美国低头换关税“减刑”,同时转身将贸易矛头对准中国。要知道,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先进的产能,而这正是欧美国家当前面临的最大竞争来源。现在,欧盟开始选择站队美国,这不仅表明它对自身经济前景的悲观判断,也揭示出欧洲对中国信任度的进一步下滑。
其实,中国早已为中欧关系提供了很多机会。中国多次强调,希望与欧盟在能源、绿色科技、金融和数字领域开展长期合作,也愿意在市场准入、技术交流、绿色转型等方面做出让步。而且,中国始终支持欧盟的战略自主,希望欧盟能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。
但现在看来,这一切努力并未换来相应回报。此前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已经明确表示:“如果欧洲不能实现战略自主,将很难获得中国的实质性信任。”这不是威胁,而是对现实的冷静判断。说白了,即便欧美联合,也无法真正替代中国的产业体系。相反,逼得太紧,反而会加速中国的自主创新步伐,推动自身供应链独立,加快“去欧美化”进程。
发布于:安徽省万隆优配-51我要配资-线上股票配资软件-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